苏州  
首页 >>> 资讯

近代苏州宋元建筑的记录和研究

  • 发布时间:2022-01-04 浏览量:701次
  • 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刻的一副苏州城市地图,讲座伊始,主讲人从图中列举了至今仍有迹可寻的苏州宋代古建筑史迹:城墙和城门、北寺塔、双塔、定慧寺、玄妙殿三清观、瑞光寺和开元寺等。
     平江图碑刻拓片 石碑藏于苏州市碑刻博物馆
    平江图碑刻拓片 石碑藏于苏州市碑刻博物
    苏州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的阖闾大城,因为河网的关系,苏州城的位置在250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未曾移动过。和中古时代的其它城市比较,宋代苏州城(平江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现象,比如城市没有南门,城门的名字都是单名,如胥门、阊门、盘门等。主讲人依靠路、河与桥的定位,可以在《平江图》上准确找到自己少年时生活的地点。
    他忆及幼时对家门口石桥的名字很有意见,觉得“烧香桥”这个名字听起来太土。以后看到《平江图》,感到非常震惊,原来“烧香桥”这个名字是宋代流传至今的,让人感到今天的苏州人就是生活在历史中的。
     平江图 烧香桥局部
    平江图 烧香桥局部
    从平江图可知,南宋时,报恩寺(局部是今北寺塔)已经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大寺。宋代寺院部分沿袭唐代制度,报恩寺即由数个下院组成。苏州城东有双塔(南宋时名为万岁院),在其西边为定慧寺;城市中心有玄妙观三清殿;位于城市西南角的盘门,附近有瑞光寺、开元寺。这些寺观今天都有迹可寻。
     平江图 北寺塔局部
    平江图 北寺塔局部
    二 隋唐时期,以木结构为主流的建筑营造在技术和制度上都趋向成熟,主讲人以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例,解析《营造法式》的基本概念。
    除了碑刻《平江图》,南宋《营造法式》绍兴本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也占据重要地位。《营造法式》是北宋末年由北宋官方编撰的一本建筑规范书,目的是将工程组织的核算标准化。对于今天的建筑史学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本“文法书”,因为书中记录了古建筑的工程、结构、做法上的许多信息。北宋覆灭后很多重要典籍被金人掠夺。绍兴十五年(1145),平江知府王㬇对《营造法式》进行了重新校勘、刻版并发行。没有他对典籍的保护,《营造法式》很难传到今天。
    在开始讲苏州古建实例之前,主讲人先将古代建筑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研究方法及研究依据向观众略做介绍。中国建筑的主流是木构建筑,至隋唐,木构建筑的营造技法已趋成熟,带有礼制特点的营造制度也已成熟。从皇宫到官署、祠庙、民居,等级不同,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其中就包含了礼制的规定。
    隋唐时期,木构建筑已完成了一、构架的定型化;二、设计的模数化。构架的定型化指的是建筑根据功能和等级的不同,其基本梁架的结构形式已经固定,比如《营造法式》就规定了殿阁、厅堂、余屋、斗尖亭榭这四种基本形式。设计的模数化指的是营造中所涉及的大量不同的建筑构件,根据要求进行统一的模数化操作,这样既方便了设计,又便于估工估料。《营造法式》中规定“以材为祖”,“材”就是建筑所用的枋或栱的断面,以“材高”为基本设计模数。《营造法式》规定材高与材宽比为3:2,因为材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所以将材高除以15,取“分”值。
    主讲人以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为例进行分析,选唐代建筑佛光寺,一是因为它的实测数据与《营造法式》的规定非常契合,说明这套制度在唐代中晚期就已经很成熟,并延续到宋代;二是佛光寺很少被后世维修,大体保持了唐代的原貌。
     佛光寺东大殿手绘图
    佛光寺东大殿手绘图
    佛光寺是一个等级较高的宗教建筑,单檐庑殿顶,《营造法式》中规定,此类殿阁的“面阔为进深的两倍”,而实测佛光寺的面阔7间,心间、次间、梢间间广504厘米,尽间440厘米,通面阔34米,进深17.66米,基本上符合书中所述的规范。
    就立面来说,《营造法式》中规定“殿阁标准面阔为250分,柱高不过间广”,而实测佛光寺的材高30厘米,材宽20.5厘米,所以每分2厘米,心间面阔504厘米,约等于252分,檐柱高500厘米,即250分,基本符合书中的规定。
    按佛光寺东大殿的等级,《营造法式》规定用二等材。根据测量,唐代的材用明显大于宋代,二等材比宋式一等材还要大。用材的大小部分决定了建筑的尺度,所表现出来的外观也不一样,也决定了唐朝建筑所表现出来的雄浑雄厚的气势。
    对于唐宋官式建筑而言,即便建筑已经被毁,如果知道其等级,了解了建筑基础和材分大小,基本上可以复原出建筑原来的形式和结构。从东大殿剖面来看,《营造法式》规定“殿身八架椽,前后乳袱用四柱,平柱高度是中平槫距地高度的二分之一”。学者们在佛光寺的实测中发现这一点也是成立的。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建筑史研究者需要不断寻找早期建筑实例进行测绘,然后把这些实测数据与《营造法式》的规定进行比较,看是否契合,进行具体分析。另外,学者也可以根据建筑考古的发掘信息,结合法式规定进行反推,复原出被毁建筑的基本原貌。
    三 一百年前的古建筑考察直至今天仍有重要参考意义:1926年,日本学者大村西崖来到苏州考察保圣寺。同年,《吴郡奇迹》出版,留下珍贵的调查资料。
    古建筑是一门实证的科学,需要不断找实例。从19世纪末开始,欧美考察者如沙琬、谢阁兰、柏石曼、喜龙仁、艾克等,还有日本考察者如冈仓天心、内藤湖南、伊东忠太、关野真、大村西崖、小野玄妙、常盘大定等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他们的著作直到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19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的林徽因、梁思成和刘敦桢等在古建筑考察和研究方面后来居上。
     由左至右依次为:林徽因、梁思成、刘敦桢
    由左至右依次为:林徽因、梁思成、刘敦桢
    民国年间对于苏州甪直保圣寺“唐塑”的保护进程主要是:1918年,顾颉刚初识保圣寺,1923年,顾发现,由于江南多雨,保圣寺北边的檐已经坍塌,殿中“唐代”泥塑岌岌可危,于是他在《小说月报》刊登《杨惠之的塑像》,希望通过媒体来呼吁社会精英来关注保护保圣寺,由于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没有可支出的财政来修护保圣寺,1928年大殿西半部塌毁。此后,叶恭绰等人终于发起成立“唐塑保存会”。1929年,蔡元培牵头在教育部建立了“保存甪直唐塑委员会”,1932年古物馆落成开馆。
    大村西崖是日本东洋美术史家,他1906年出版的《东洋美术小史》(讲述印度、中国、日本的美术史)由陈彬和在1926年选取中国部分译成《中国美术史》,他1910年出版的《支那绘画小史》在1916年由张学军译成《中国绘画史》。大村西崖的著作体量都不大,是作为东京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材,因此内容都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中国学者将其翻译,推广到中国的美术教育中。陈彬和1926年致信大村西崖,将保圣寺的资料发给大村,希望他来苏州查看保圣寺的情况,大村欣然应允,称四五月将前往。
     大村西崖致陈彬和 1936年
    大村西崖致陈彬和 1936年
    大村西崖师承冈仓天心,冈仓是东京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届学生,与其老师——东京大学哲学系的创始人费诺罗萨在1887年共同创办了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前身),大村西崖就是东京美术专科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大村西崖从小接受正统的汉学教育,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他本人擅长南画,在大学时期的专业是德国美学。所以他既接受了最传统的汉学、佛学、美学思想,又经受了西方的学术思想的熏陶。东西结合的教育经历导致他深谙中国艺术的脉络,了解中国文人画中的精髓和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另一方面他的研究又重视实证,偏向用考古实证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由左至右依次为:费诺罗萨、冈仓天心、大村西崖
    由左至右依次为:费诺罗萨、冈仓天心、大村西崖
    1926年,大村西崖为保圣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记录,让我们看到当时保圣寺的面貌。尽管1926年,保圣寺大殿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当时大殿前檐阑额脱闪,后檐已有局部塌陷情况。从照片看,宋代的斗栱结构还是很清楚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殿中残存的壁塑。和晚期大雄宝殿两侧主要供奉十八罗汉塑像不同,宋代以前,殿中壁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保圣寺壁塑的构图和形式明显脱胎于绘画,很可能是一种过渡型。
     苏州甪直保圣寺旧照 大村西崖摄于1926年
    苏州甪直保圣寺旧照 大村西崖摄于1926年
    大村西崖在同年就出版了《吴郡奇迹》,发表了自己的调查结论,他认为保圣寺大殿是北宋初年重建的。他绘制有一张大殿平面图,简单地标识出保圣寺的柱点结构,壁塑位置,佛坛位置。他认为塑像是唐代的,其在美术史上的重要性不光在于塑像,更在于壁塑的布置构图,此法在宋后已失传。壁塑的岩石皴法,全属唐风,不似宋式。对于宋殿中出现唐塑这一现象,他认为壁塑在重修大殿时是可以移动的,因此存在壁塑比大殿时代更早的可能。
    保圣寺现存最早的遗存是两座唐代大中八年(854年)的经幢,这告诉我们在经历了唐武宗灭佛之后,这个寺院有一个被毁后重修的阶段。大村西崖所得出的“宋殿”的结论,首先是根据建筑形式,梁架结构,他甚至引用了《营造法式》的内容。其次他做了非常细致的文献梳理,对保圣寺历史沿革已经做了非常到位的研究。
    从东南大学张十庆老师对保圣寺所做的复原图可知,殿宇的平面接近正方形,有十三米多,右上方为建筑的立面图,右下方为建筑的剖面图。
     苏州甪直保圣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苏州甪直保圣寺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以日本法隆寺的五重塔的底层四面的壁塑为例,和保圣寺壁塑在山石的表现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对于五重塔底层壁塑的时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和五重塔时期相同,是日本飞鸟时期,当时的中国的隋代还没开始,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平安时期的,大致等于中国的晚唐,类似壁塑的形式应该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在研究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孙位《高逸图》(又名《竹林七贤图》),是非常少见的流传有序的晚唐五代作品,其中竹林七贤对面假山的皴法和保圣寺壁塑有相似之处。因为风格样式是具有延续性的,在技法尚存、年代相隔不远的情况下,有可能是晚期照着早期的样子做,因而很难凭此下结论。在甪直保圣寺壁塑断代这一问题上,主讲人与大村西崖持不同观点,如果建筑是宋代的,那么雕塑应该也是宋代的。
     由左至右:日本法隆寺壁塑、唐代孙位《高逸图》上海博物馆藏
    由左至右:日本法隆寺壁塑、唐代孙位《高逸图》上海博物馆藏
    下图为古物馆设计手稿,由民国时期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范使用了保圣寺大殿的基址,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学者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还没有到达一定深度,所以古物馆的设计方案今天看来是有缺陷的。最大的问题是把残存的大殿全部拆毁重建。另外,新建筑使用了全新的混凝土材料。当然,建筑师也尽其所能在形式和细节上考虑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比如门窗格扇,西式平顶加中式小斜坡,类似门厅的中式抱厦等等。
    保圣寺天王殿1970年代被辟为“吴县文物陈列室”。
     古物馆设计手稿
    古物馆设计手稿
    接下来,主讲人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学者们对甪直保圣寺的调查。1934年11月,梁思成和林徽因访问保圣寺古物馆,当时他们正在进行杭州六和塔的维修复原项目,顺便拜访了周围地区的古建筑。梁、林对保圣寺的拆毁抱有遗憾,认为进行修复本该是更好的选择。1936年8月,刘敦桢调查苏州古建筑,拍摄了一些照片。营造学社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在全国各地寻找古建筑实例,而中国重要的早期古建筑主要保存在华北,学社的先生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走访各地进行探查。至1936年,基于《营造法式》的许多问题已经解决。刘敦桢先生1936年夏在苏州短暂访问,发现了很多重要古建筑实例。回到南京后约了梁思成先生于同年9月,二人一起来到苏州做更深入的调查。
    1936年,刘、梁二人总结在苏州的调查时写道:“相与惊诧,以为大江以南,一城之内,聚若许古物,舍杭州外,当推此以巨擘矣。”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筑越容易遭遇修缮或重修,但是没有想到苏州的古建筑超出了他们的意料。在调查的一周内,他们调查了苏州的玄妙观、双塔、府文庙、开元寺、怡园、拙政园、狮子林、汪园、严家花园、灵岩山、天平山、报恩寺塔、虎丘、留园。此次调查的主要贡献是确定了玄妙观三清殿、双塔以及虎丘二山门的建造年代,还有对报恩寺塔、虎丘塔等佛塔的细致调查和局部测绘。
    四 苏州遗存宋元建筑复原及探究。
    双塔的罗汉院,始建于唐代,因为罗汉信仰特别有名,到了五代改名叫罗汉院,到了宋代改名叫万岁院。
     苏州双塔 Felio Beato摄于1860年
    苏州双塔 Felio Beato摄于1860年
    双塔北面的罗汉院大殿毁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下图可知大殿遗址的基本平面。如主讲人提及,可以根据《营造法式》的相关规定,基本复原出大殿的原貌。1954年,陈从周先生主持了大殿基址的整理复原,陈先生认为这是一个五开间单檐歇山建筑,与刘敦桢先生在1936年考察后的看法基本一致。
     苏州双塔俯视图
    苏州双塔俯视图
    张十庆老师的复原与两位先生所持观点有所不同。从现存的柱子形式入手。现在大殿遗址的石柱有三种基本形式:浅浮雕化生、蒜瓣和八角,它们的柱头形式、榫卯位置也有差别。根据张老师的复原,罗汉院大殿是一个带副阶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平面接近于方形。将保圣寺和罗汉院的平面进行比较,保圣寺的殿身也接近正方形。两座建筑的殿身相差不大,但罗汉院大殿带有副阶(今天叫围廊),所以等级更高。
    罗汉院大殿复原图
    罗汉院大殿复原图
    保圣寺大殿复原图
    保圣寺大殿复原图
    另外一个特点是宋代江南建筑的外檐也都流行用石柱。一方面是出于雕刻之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结构的坚固。正是因为使用石柱,才保证了千年不塌。主讲人认为罗汉院大殿不仅有副阶,前面还开有敞廊。这和当时的宗教仪轨多在殿前月台和廊下举行有关。
    玄妙观三清殿晚清旧照
    玄妙观三清殿晚清旧照
    玄妙观弥罗宝阁旧影(毁于民国元年1912年一场大火)
    玄妙观弥罗宝阁旧影(毁于民国元年1912年一场大火)
    玄妙观三清殿是保存至今的体量最大的南宋建筑。它的等级很高,是一个重檐九间的建筑,还有一个大月台。三清殿通面阔43米,佛光寺东大殿是34米,南宋早年在临安建太庙,前两版都不到34米,到最后一版才到60米,这说明三清殿的等级很高。根据范成大的《吴郡志》记载,“三清殿淳熙三年郡守陈岘建。初道士募缘,御前亦有所赐,始克成就。八年至尊寿圣皇帝赐御书金阙寥阳宝殿六字为殿额。”说明孝宗皇帝也拨款,到了八年还御笔写下“金阙寥阳宝殿”殿额,足以看出此建筑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当时朝廷崇尚道教,玄妙观兼有为皇室祈福打醮,祝贺皇帝万寿的功能,所以建筑等级很高。
    《平江图》中可以看到南宋时还叫天庆观的玄妙观。道观以廊庑形成院落,大殿旁边还有标准的宋式挟屋。第一道门是棂星门,棂星门一般不用在寺观,而是用在有等级的祠庙上,特别是它是一个三间的棂星门,代表着最高等级。在此列举另一个例子:万荣县的后土祠。这个祠从汉代起一直祭祀皇天后土,北宋时期达到了非常高的等级,后土祠的大门就是一个三间的棂星门,跟玄妙观门的形式基本一样。这侧面说明着玄妙观肩负着为帝王祝寿的职责,有着皇家祠庙的作用。
    《平江图》玄妙观三清殿棂星门局部
    《平江图》玄妙观三清殿棂星门局部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平面图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平面图
    三清殿也是带副阶的,它最大的特点是,柱网不减柱,这在早期高等级建筑中是非常罕见的,《营造法式》上也不是这么规定的。在明代以前高等级九开间建筑里,它是唯一一例的全柱式平面。殿前大月台,三面都有踏道。三清殿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局部有穿斗架的特点,殿身北半部中间5间的6根后檐柱穿入天花以上,直接承托后檐檩。这几根柱上的斗栱均为插入柱身的插栱,不用栌斗。
热门城市
苏州保洁公司哪家好,苏州保洁公司排行榜告诉您.142家苏州保洁公司助您保洁无忧。服务项目涵盖保洁托管,家庭保洁,外墙清洗,开荒保洁,展会保洁,厂区保洁等.用我们的服务擦亮苏州的每一个平方,用我们真诚打动苏州的每一个灵魂.
更新时间:2024-04-28
苏州保洁公司 ©2024
保洁公司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苏州美源保洁公司
4006877688